从十几个员工的家族小厂,到世界500强企业的供应商,深圳市澳星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用自己20多年的发展历程,精彩诠释了重视科技创新与市场导向的发展战略,为企业带来的持续动能。
在澳星公司的生产车间,工人们在流水线上专注地操作着……公司创始人赵文发刚结束一场与技术人员的探讨,转头接受记者的采访。他感慨地说: “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是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自主创新给了我们发展的底气。”
(相关资料图)
1996年,澳星公司成立之初,是个只有十几个员工、几万资金的家族小厂。经过20多年的发展,公司已经实现了年产100万条银幕、50万台反射式投影机、10万块电子白板、500万块普通白板的产能,成了全球行业内最大的生产供应商。
20多年前,在教育教学领域,投影仪等电教产品尚未普及,赵文发目睹了粉笔灰对教师和学生带来的巨大危害,便下定决心研发教学视听设备,彻底解决这一烦恼。
作为投影仪器制造商,企业在20世纪90年代已经能够生产90%的零部件,但关键零部位菲涅尔透镜却长期受制于人。
“回顾20多年来的发展历程,我们吃尽了外国企业在关键技术卡脖子的苦头,也尝到了坚持自主创新,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甜头。”赵文发说。投影仪器的核心就在于由无数圆环构成的菲涅尔透镜。菲涅尔透镜内部光学结构错综复杂,让众多想要自主研发的投影仪器厂商望而却步。“砸锅卖铁都要研发菲涅尔透镜技术。”虽然技术难度非常高,但赵文发及研发团队认为,从长远发展看是能够做到的。历经多年艰难探索,公司自主研发的菲涅尔透镜通过了各项技术指标的检测,一举打破欧美长期技术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同时,赵文发把这一技术无偿分享给了国内同行生产企业。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智能电子白板崭露头角。2010年的下半年,澳星聘请了一批高级研发人员,正式启动了电子白板研发项目。历时14个月,拿出了目标样品。经过上千次实验改进,最后检验认定,澳星开发电子白板设计理念更科学,是一项领先世界的教学、会议演示技术,获得了国家发明、外观、实用等三项专利。产品投入市场,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产品创新研发出来后,靠高质量赢得市场。在车间,从一线员工成长为董事长助理的郭浩东告诉记者,印象最深的是多年前一次达标产品被工厂紧急召回,只因有一点小小瑕疵需改进。技术主管赵伟鸿参与了工厂的一次又一次的技术革新,他说:“质量过硬,产品才有竞争力。”凭借高质量和价格优势,澳星公司与联合国采购中心、EPSON、3M等世界500强企业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在国际市场上擦亮了中国制造新名片。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要素,灵活机动的发展战略,则是澳星不断壮大的基石。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全国各地对口罩等防疫物资的需求量大增。这家以生产影音视听设备为主的电子企业,开始紧急“跨界”生产口罩。所生产的口罩均以成本价交由政府收储,用于东莞疫情防控一线和企业复工复产需求。
俄乌冲突引发欧洲能源市场“巨变”,澳星公司联动合作厂家,生产便携式储能移动电源系列产品、家庭储能系列产品等,利用太阳能就解决供暖问题,产品在欧洲大受欢迎。
春节过后,中国经济向好发展,发出积极信号,澳星公司迅速派出多路队伍到欧洲、美洲、非洲、东南亚联系客户。赵文发说:“市场需要什么,我们就生产什么,这样才能应对各项挑战。只有摸准了市场的脉搏,产品才能适销对路,赢得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