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冯婉露从南京大学世界史专业硕士毕业,来到福田区教育系统,成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教书十余载,她连续9年担任班主任工作,连续3年担任初三历史教学工作。她潜心教书育人,以大历史观教学,带给学生大视野。如今,每当有新入职的教师向她请教“成为一名优秀老师的成长路径是什么”时,她总会这样表达:“每一次付出与被肯定都会成为成长的契机。但于我而言,让历史学习从书斋走向田野,让孩子们在行走间‘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成为转变教学方式,重塑教学理念的重要契机。”
2023年福田区“年度教师”冯婉露(受访者供图)
从书斋到田野,成为课程的“创造者”
(相关资料图)
初登讲台时,冯婉露问学生,为什么要学习历史?有人拉长了声音回答,为了考试。在一片哄笑声中,她暗下决心,“一定要让他们看见历史的魅力。”
在八年级历史教材中,有这样一句话:深圳在短短几十年,建设成为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这句话不长,背后却包含了整座城市的奋斗。”冯婉露说,“但课室里的感受太有限了。望着窗外川流不息的北环大道,我决定,和他们一起重新走进这座城市,感受它的发展崛起。”
多年来的,冯婉露以学生为中心,将课程方案与自身教学经验相结合。在新课标发布背景下,在课程设计、实施、评价等多环节开展有效研究,推进教与学方式的变革。从国贸大厦到平安金融中心,从华强北电子第一街到腾讯大楼、华为总部基地,从蛇口工业区到前海自贸区……冯婉露将课堂拓展到深圳这座城市的角角落落,带领福田实验教育集团侨香学校的孩子们走访了30多个城市地标,行走生成了厚厚的田野调查报告。“读万卷书,也需行万里路”。冯婉露希望,让这场“见天地”的探索之旅,能够让孩子们更加热爱他们生活的土地,立足深圳、眼望中国、面向世界,并将梦想融入到这片广阔的天地当中。
此外,她还鼓励学生们采访自己的亲属长辈,挖掘身边的历史。在口述采访中,许多孩子惊讶地发现,“城市英雄”就在自己身边:学生李思畅的爷爷是第一批来深建设的基建工程兵,刘洁的妈妈曾是早期蛇口工业区的纺织工人。从各行各业建设者的奋斗故事中,孩子们知道了正是千千万万普通劳动者的拼搏与付出,凝结成深圳的城市精神和时代精神。她希望,这场“见众生”的感悟之旅,让孩子们理解了劳动与创造的伟大,也更加坚定了作为“继任者”的使命。
凡此种种,冯婉露的创新实践催生出“行走的历史课堂”系列校本课程,学生的足迹从深圳延伸至全国,学生作品、活动设计多次获福田区、深圳市一等奖,并在多个省市作经验分享,她本人也被多次评为全国、区优秀指导教师。
跨学科探索,带给学生更广阔的视野
冯婉露认为,未来需要的是能解决问题的人才。随着社会迅速发展,问题也更加复杂多变,“因而综合型人才培养,或人才直接的协同合作能力培养,一定是未来发展需要的。跨学科研究最早也是在高校研究中使用的。”在此契机之下,冯婉露主持了区课题:初中历史跨学科研究。
比如,在讲解中国农业发展器具变革之时,她会让有相关知识爱好、特长的学生上台讲述瓦特改良蒸汽机的原理,唐诗宋词里的历史,美术设计里的文物,等等。多学科应用学习,让学生们更深刻透彻地理解了历史的进程,也让很多在其他科目有优势的学生,能在历史课堂上露一手,并最终将这种成就感带进历史课堂,让历史学习取得巨大进步。
冯婉露认为,无论是走向田野还是跨学科学习,方式转变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需求,给他们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多尝试与实践的机会。向学生们传达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建设美好世界的通途”的意识,让孩子们知道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坚定、世界文明的璀璨,将历史发展与当下结合,让孩子们树立起坚定的理想,热爱国家民族,也热爱这个世界。
“我见孩子的成长,是一场欣喜的旅程,在我的课堂中,他们每一点的成长都尽收眼底,我的教育被赋予最充实最伟大的意义。”2023年,冯婉露被评为福田区“大先生”培养计划“远航工程”示范型骨干教师。她坚信,在历史的时间长河里,她将带领学生看到自己、看到未来;教育教研之路上,她将和同伴们一起坚定职业信念,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