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14日,由深圳大学主办的第二届中国数字新闻学年会在深召开。此次年会由深圳大学传播学院、深圳大学媒体融合与国际传播研究中心承办,以“数字新闻学的全球视野和中国经验”为主题,由深圳大学特聘教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数字新闻学理论、方法与实践研究”首席专家常江召集。
(资料图)
深圳大学社会科学部主任曾宪聚表示,数字新闻学是我国新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创新,体现了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的前沿成果。活动中,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暨南大学等高校的40余位新闻学领域知名专家和青年学者参会,并发表最新研究成果,10余位新闻传播学领域权威学术期刊负责人,担任主论坛和各主题论坛的学术主持和学术评议工作。
会议包括一个主论坛和四个主题分论坛。主论坛由深圳大学传播学院副院长杨洸和《新闻界》总编辑段吉平主持,由深圳大学教授辜晓进和《新闻记者》主编刘鹏担任学术评议人。清华大学教授陈昌凤、复旦大学教授陆晔、深圳大学教授常江等新闻学研究资深专家作会议主旨发言,分别就“生成式AI和数字新闻伦理”“机器叙事与可视化新闻生产”“数字新闻生态与信息失序”等议题发表最新成果。
论坛主旨发言人、清华大学陈昌凤教授
清华大学陈昌凤教授在题为《生成式AI与数字新闻:人机交互时代的传播伦理》的主旨发言中,用丰富而前沿的资料数据勾勒出人工智能的深度发展给新闻业、信息生态和社会文化带来的多重风险,在深描GAI的基础技术架构的基础上,反思数字时代人机互动对新闻实践和社会价值观的深层影响,呼吁人类信息传播活动跳出数据主义的窠臼,坚守人文主义价值观。
复旦大学教授陆晔在题为《机器叙事与可视化新闻的“多重宇宙”时空》的主旨发言中,广泛分析、深入探讨前沿智能技术被引入新闻生产实践后,对新闻叙事的机制和风格产生的影响,探讨以“堆叠”为核心特征的可视化数字新闻对传统媒介时空观的重塑,并主张新闻学研究应当关注数字化叙事形式给新闻业的公共性带来的复杂影响。
会议召集人、深圳大学特聘教授常江
深圳大学特聘教授常江在题为《数字新闻生态与“阴谋论”的流行》的主旨发言中,关注以知乎为代表的新型媒介平台,深入探析数字新闻业的“分发中心结构”及其与用户之间情感化的“软连接”对原有信息传播秩序的影响,反思以“阴谋论”为代表的虚假新闻的流行对新闻业的公共文化价值构成的破坏,主张通过建立一种尊重事实依据和程序真实的新闻专业文化以重塑数字时代新闻机构的权威。
会议分论坛涵盖数字新闻学的理论与议程拓展、观念与实践创新、文体与叙事变革、生产与消费重构等新闻学理论创新的主要方向。多位发言人就新闻业的关键事件研究、数字新闻创新的限度、数字新闻业的情感转向、媒体融合国家话语与数字新闻理论创新、数字新闻流通与用户理论、新闻叙事的非虚构转型、新闻样态的视听化等热点议题分享了研究成果。
各论坛的主持和评议工作主要由《现代传播》《新闻记者》《新闻界》《中国出版》《编辑之友》《新闻与写作》《南京社会科学》《东岳论丛》等权威期刊负责人担任,充分体现了学术期刊在我国数字新闻学学术共同体建设中发挥的建设性角色。
据介绍,中国数字新闻学年会由深圳大学特聘教授常江于2021年创办,年会汇聚我国新闻学理论研究创新领域的代表性学者和研究机构,目前已成为我国新闻传播学领域最重要的学术共同体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