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快讯 > 正文

大学校门该不该“打开”?

2023-05-10 10:57:50    来源:南方+    

大学校门,再起波澜。

几天前,一则“游客进大学被拦”的视频,在网上广泛传播。一时间,“大学校门该不该对外开放”的话题,引起讨论。有人认为,大学具有公共属性,应该对外开放;也有人说,大学是校园,不是公园,不该随便让外人进。

网友评论。


(相关资料图)

其实,围绕大学是否应该对外开放的讨论,一直不断。

前几年,不少大学对游客进入校园并没有过多限制。不少人会趁着周末、假期,进入校园参观,感受大学氛围。

获评“最美校园”的大学,更是吸引众多游客打卡。每年樱花盛开的时候,不少人会专程到武汉大学拍照;面朝大海、环境优美的厦门大学,成为游客去厦门旅游的打卡点;广东省内的华南农业大学,也因为拥有紫荆花海,吸引众多游客进校参观。

随之,也带来了不少问题。每当花季,有些大学校园里被聚集的人群围得水泄不通,就餐高峰期游客与学生抢食堂,部分游客在教学区嬉戏打闹,影响正常教学秩序,甚至出现“黄牛”带人进校等乱象。

为规范游客进入校园秩序,部分学校出台规定,进校要提前预约,学生宿舍区、教职工家属区和教学科研场所等区域为非开放区域。

近年来,为构筑校园疫情防控屏障,切实保障校园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不少大学暂停校园对外开放。

今年以来,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多地大学陆续恢复校友出入权限。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宣布,校友出示校友卡或凭有效证件,即可进入学校。

广东省内,中山大学推出电子校友卡,校友可凭卡入校,暂时无法办理校友卡的校友,也可以与院系或校友总会联系预约进校;暨南大学恢复校友免预约出入学校的权限;华南农业大学也宣布,校友可凭校友卡及身份证进入校园。

目前,大学主要开放了校友出入学校权限,暂未对社会全面开放。那么,校门是否应该“打开”大一点?

不少观点认为,大学精神里自带开放的基因,但校园的开放应有其条件和限制。

华南师范大学广州教育治理现代化高等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余晖表示,大学校园是经典文化和前沿科技的鲜活载体,适度开放校园有助于公众特别是青少年走近科学、亲近文化,在全社会涵养科学精神和文化氛围。

“‘无边界大学’是古今中外高等教育的一种精神气质。”余晖介绍,如战国时期的稷下学宫,开门悦纳诸子百家,以学术争鸣推动文明昌盛,在世界高等教育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坐落于广东的广州大学城,也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无边界大学”的办学理念。

当然,高校的首要任务是培养人才,大学校园的开放不是无底线的,开放前提在于对校园安全和教学秩序的保障。余晖也认为,要通过对特定时间、特定区域、特定人员的准入限制,实现大学自身运转和社会服务间的平衡。

“可以想见,短时间内大学校园不会全面开放,但逐步开放是种趋势,这也是大学精神和价值的体现。”余晖说。

(原标题《大学校门该不该“打开”?》)

编辑 钟诗婷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郑蔚珩 三审 周斐斐

关键词:

上一篇:全球市场竞争加剧 国产工业机器人亟待发力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