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比我自己参加高考还要紧张,操心的事儿也挺多,不过孩子们状态稳定,一定能在高考中收获最好的成绩。”今年6月,南外(集团)高级中学祝继昌老师即将迎来从教后的第一届高考,2020年入职开始担任班主任、语文老师,孩子们口中的“老祝”“祝哥”“祝老师”也实现了从一个清华学子到优秀教师的华丽蝶变……
(资料图片)
又近一年毕业季,全市各区面向2023年应届毕业生公开招聘教师的拟聘人员名单分批陆续公布。伴随学位建设节奏加快,越来越多优秀毕业生通过激烈竞争选拔,从海内外名校来到深圳,那么,做深圳教师何以备受追捧?
汇聚名校优秀学子成就教育梦想
如果说深圳市“年度教师”活动亮出了一座全球标杆城市的教育底蕴,那么,充满朝气的教坛“萌新”就是新时代深圳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火种,给人以无限憧憬。
祝继昌本科就读于清华人文学院、硕士毕业于清华新闻与传播学院,同班的14位硕士同学中3人选择从教。“读书时我参加过很多实习工作,媒体、互联网公司、企业、教培……不断尝试中,我发现自己更擅长于能够有一方独立天地、开展自主筹划的展示性工作,虽然身边有一些不同意见,但教师的职业适配度是最高的,对我而言工作体验更重要。”转型中他也看到了自身不足,“要学的很多,比如,板书书写规范性、教学语言精准度、调动学生的方法、系统教学理论等,幸好在南山、在学校获得了很多资深教师的指导和帮助,让我进步很快。过去这三年主要在夯实基础,下一个五年,期待能够形成自己的教学体系和教学解决方案。”
当然,清华学子的素养在他身上也展露无遗,综合性大学带来的宽广视野,精通英语、人文与新闻,构建了中外人文比较优势与迁移发散能力,让他的现代文阅读教学不仅内容新颖也很走心。入职一年,就先后摘得南山区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高中语文)比赛一等奖、南山区新高考模拟命题比赛一等奖。祝继昌有感而发:“清华给了我走向三尺讲台的能力和勇气,从教让我感受到了职业幸福感,上课、做班主任、学生交流,让我保持了年轻活力,在教育中所接触到的人更锻炼了共情能力。”
2021年,原福安学校更名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附属知新学校,同年,北大毕业生陈经伟圆梦教师,他没想到第一年就教初三,不过凭借北大硕士材料化学专业的硬核功底,他带的化学学科在中考中取得耀眼成绩;次年开始带班,孩子都为拥有这样一位北大班主任而感到自豪。不到两年,他在龙岗区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上完成个人首秀,捧回二等奖;加入“田雅玲化学名师工作室”开展跨校、跨学科的教研与学习;第一次主持申报课题《A-STEM教育的课程实施研究》获得区立项;成为2023年龙岗区教坛新秀培养对象,获得学科知识竞赛特等奖,多次辅导学生获得广东省科技竞赛一等奖,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4篇论文……
“做老师是我自小的梦想……”陈经伟告诉记者,“我非常喜欢深圳这座城市,开放包容年轻有活力,给了老师更大的平台和优秀的发展前景,特别是龙岗区教师发展中心和知新学校给年轻教师提供了个性化的培训机制和科学晋升通道。虽然从教两年,有时会感到学生管理和沟通交流经验的欠缺,但那份教育情怀一直催人奋进,鼓励我成为一名好老师……”
陈经伟表示,“同一批进入教育系统的985毕业生,也有不适应而转行的,对于每个人而言,不适合的职业规划就需要调整,各行各业都有人员流动,这是正常现象,选择留下的才是大多数,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开放心态提升教育服务城市能力
《深圳统计年鉴2022》数据显示,从2011-2021十年间,全市普通中小学专任教师总量的增长幅度,从不到4000人/年上升到约7000人/年。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深圳基础教育学位建设全面加速,进一步扩大教育行业对毕业生的吸纳,招聘与求职的供需两旺在深圳教育行业显得尤为突出,2022年全市各区面向全国招聘应届毕业生的总量普遍稳中有升,南山区874人、宝安区1109名、龙岗区1266人、龙华区945名、坪山区390名、光明区1463人……
“为什么深圳能够吸引优秀的毕业生?因为深圳是一座开放包容、年轻充满活力且经济实力较强的创新型城市,给年轻人提供了一个公平公正、能者上庸者下的干事创业环境和发展支持。”宝安中学集团党委副书记、宝中(集团)龙津中学党总支书记杨军提出,随着深圳学位建设进度加速,全国知名院校的师范毕业生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加之985学子较高的综合素养、较强的学习能力,因此,每年校招中都会选拔一批非师范毕业生,其中不乏优秀的教育人才。当然,毕业生中间也存在一些跟风现象,因缺乏对教师的正确了解和预期,无法适应而转行,难免令人遗憾。
“随着基础教育扩容提质,除了数量大幅增加,数据显示,近年来龙岗招录的应届毕业生新任教师还呈现出学历层次提升、非师范专业毕业生增加的特点。其中,硕士研究生占比从2018年的55%,上升至2021年的82%;非师范生占比从2018年约30%,增至2021年约71%。”龙岗区教师发展中心新教师培养项目负责人杨威介绍。
有业界人士分析,一方面,通过教育系统考核的海内外名校毕业生本身拥有较高素养;另一方面,深圳以包容、开放的心态打造教育高质量发展生态,为有教育情怀、有从教梦想、有家庭教育传承的毕业生,提供了一个实现教育理想的机会,也为非师范毕业生提供了改变人生发展航向的可能;另外,教育发展需求日趋多元,伴随“双减”“双新”全面落地,中小学对教师的需求也日趋多元,探究型课堂、跨学科主题教育、体教融合发展、劳动及综合实践课程……“斜杠型”人才、“六边形”人才为社会所青睐,同样也可以在教育行业施展抱负,多元化教师队伍为教育带来宽视野的思维,也提升着教育服务城市发展能力。
科学培训铺设教坛萌新成长阶梯
“深圳是一座充满竞争气息的城市,是青年人的弄潮天堂,可以说是一座城市的秉性和气质吸引了年轻人选择深圳,特别是教育,这是一个令人尊敬的职业。1999年,我也是通过全国招聘从内地来到深圳,这里给了教育人以大展身手的机会,我们那一批人至今都认为来深圳是最正确的选择。”
福田区彩田学校校长徐连佳也非常关注新教师成长。他提出,师范类与非师范类新教师进入教育系统后,主要差异在前两年,一般而言前者的适应程度更好、进入角色更快,但是经过学习、培训、成长,两者在两年后并不会存在较大差距,为此,选聘新教师时,从教的潜质和意愿才是最重要的。
徐连佳介绍,福田区教育局、学校都为新教师岗前培训准备了定制化的“菜单”,针对两类教师各有侧重,其中非师范类新教师培训,会涉及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培训,并对备课、上课、提问、留作业、练习、出题、阅卷、分数反馈、学困生指导、开家长会、开班会等教学实践逐一指导;而师范生培训则侧重于提升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到实践的迁移能力,包括AI赋能教育能力等,帮助新教师从教育实践的角度重新建构理论体系,并实现提升。
“‘试用期’是新教师成长关键期。”杨威告诉记者,龙岗区打破新教师成长固有周期,激发其成长内驱力,构建出“内驱型精准赋能培训模式”,依托名师工作室成立“新任教师学科培养基地”,将新任教师与教坛新秀、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等区级名师,按学段、学科纳入基地进行管理培训。培训内容按照“岗前入职封闭培训、学科教学专业能力培训、教育通识专业能力培训以及十项能力达标考核”四大模块同时推进。“而且,十项考核过关完成即可提前申请结业,已结业的新任教师可直接认定为教坛新秀培养对象,进入龙岗区梯队名师培养系列——这为高学历、高能力的新任教师提供了缩短成长周期的可能,能够激发教师主动参与线上、线下培训。其中,最快的教师仅一个学期就完成了全部学习、考核。”杨威补充道。
集纳人才培育世界一流基础教育
深圳要培养的人才是要能够参与国际竞争、拥有家国情怀、展现中国智慧的未来人才,为全面落实《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推动《深圳市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实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总体实现较高水平的教育现代化,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路径,关键要依靠教师队伍建设。
徐连佳认为,一流的基础教育一定是培育出来的,未来的学生不仅要完成陈述性知识的学习,更多需要接触程序性、策略性的知识学习,这就需要具有前沿教育思维、新型教育方法的老师担起未来教育的重任,在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同时,给拔尖创新学子以脱颖而出的机会。“在每次校招中,学校都会首先关注应聘者是否对教育有执着追求、有自然流淌的才情、有与教育相匹配的知识储备,即,考察毕业生的干才、口才、文才。其次,会考察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发展能力,是否有独特视角和开拓性思维。最后,需要新教师有‘静而不静’的教育心境,既能够‘静下心来读书、思考’,也能够不甘于做一个普通的教书匠,而是努力做一个育人的‘大先生’。”
杨军强调,在校招中,学校较为关注素质全面、组织能力强、有创新精神、有活力、情商高,且热爱教育事业、能够适应未来教育需求的毕业生,关键要看他们是否做好了成为老师的准备,包括心理准备、教师专业技能等,后者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等教师基本能力。他坦言,当下,基础教育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特别高,日常的教育工作不仅包括教学,还有大量的心理教育、活动组织、家校沟通、学生管理、德育工作、培训学习、师生赛事、优秀评比、职称论文、教研交流等,可以说老师作为一种职业并没有外界以为的那样轻松,甚至说压力很大,所以对是否选择从教要有理性、全面、充分的认知。
杨军主张,“深圳要在建设世界一流高等教育的同时,同步建设世界一流基础教育。我们需要更多优秀教师,不仅是青年教师,还包括具有一定水平和经验的校长、特高级教师、骨干教师,为深圳培育出一支稳健可持续发展的梯级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