锟铻是我国寓言神话故事中的一把名剑,在《列子·汤问》中曾提到,其剑长尺有咫,练钢赤刃,用之切玉如切泥焉。如今,有人向我国人工智能在医疗服务的空白领域发起挑战,以“锟铻”出鞘,自主研发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填补国产空白。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4月16日,首个国产髋膝一体骨科手术机器人——锟铻全骨科手术机器人在深上市。该机器人由元化智能科技旗下全资子公司骨圣元化机器人自主研发,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实现“卡脖子”技术突破,拥有自主研发的导航方案、软件系统及核心零部件,仅一台设备就可辅助完成髋关节和膝关节两个适应症手术。
锟铻全骨科手术机器人。 (受访者供图)
海归夫妇携手向空白区域发起挑战
元化智能科技由智能机器人领域知名的“海归”夫妻孟庆虎和李艾俐共同创立,李艾俐担任董事长,孟庆虎担任首席科学家,同时他还是南方科技大学讲席教授。
李艾俐和孟庆虎发现,在我国,人工智能在医疗服务中的应用还有很多空白,比如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
事实上,近年来手术机器人在临床应用的例子并不鲜见。以目前全球应用广泛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为例,2021年,深圳各大医院开始陆续引进用于手术临床。“达芬奇”是一种高级机器人平台,设计的理念是通过使用微创的方法,实施复杂的外科手术,现普遍用于普通外科、胸外科、泌尿外科、妇产科、头颈外科以及心脏手术等。
但在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方面,据市场调研机构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中国仅已安装189台腔镜及17台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2020年,中国机器人辅助关节置换手术数量仅为243例,渗透率不足0.1%;而同期美国的机器人辅助关节置换手术数量高达10万例,渗透率为7.6%。该机构预测,仅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到2026年底,预计中国安装的数量将超过700台,市场规模有望达到3.32亿美元。
据介绍,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用于辅助骨科手术,其带来的好处包括有精准、定制三维术前方案、手术部位更清楚、减少震颤和提高手术精准度等。同时,使用骨科机器人亦有助减少对健康骨骼及组织的损伤、减少失血、缩短住院时间及加快康复。
在这方面,国产自研的髋膝一体骨科手术机器人为零。李艾俐认为,智能骨科是具有迫切临床需求和商业价值的市场,决定创业和丈夫一起填补我国国产骨科机器人“空白”。
首个国产髋膝关节置换机器人一体机
2018年,李艾俐带着团队来到深圳,成立元化智能,定位于高端专科智能医疗装备的创新研发和精密智造。成立以来,公司形成了以全骨科手术辅助机器人为龙头,覆盖骨科、消化科等多科室临床应用的先进专科医疗手术机器人产品布局。
2020年6月,元化智能旗下的骨圣元化研制的手术机器人开始第一例临床试验,半年时间内在国内各大医院完成了180例临床测试。2021年底,骨圣元化锟铻全骨科手术机器人——膝关节适应症进入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2022年4月,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的上市批准。
近日,锟铻全骨科手术机器人再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辅助髋关节适应症上市。这意味着,在临床应用时,骨圣元化锟铻全骨科手术机器人一台设备将可以辅助完成髋关节和膝关节两个适应症手术,真正成为首个国产自主研发的髋膝关节置换机器人一体机。
攻克关节置换机器人“卡脖子”技术
据元化智能高级副总周越介绍,锟铻全骨科手术机器人致力于辅助医生完成全膝关节置换、全髋关节置换等多种骨科手术,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拥有自主研发的导航方案、软件系统及核心零部件。该骨科机器人助力国产手术机器人实现高速超越,攻克“卡脖子”技术,为我国骨科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进程增添了一个崭新的里程碑。
锟铻全骨科手术机器人由三部分组成:主控台车就像机器人的“大脑”,负责算法运行、数据处理;导航仪车就像机器人的“眼睛”,负责跟踪定位、信息获取;机械臂车就像机器人的“手”,辅助系统,承载工具。三者结合,通过“手眼脑”协同工作,最终完成髋膝手术的置换。
目前,元化智能在全国布局了8个临床中心,“锟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经过了这些临床中心共346例手术的平行对照临床试验验证,证明了其可以辅助医生实现更精准的假体植入,同时提高了手术安全性。去年12月,“锟铻”已在四川大学华西春熙医院完成了首台商业化装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