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2022年接近尾声,回顾今年以来的行情,A股和港股市场有些不太一样,上证A股指数今年有过两次较大幅度的反弹,一次是4月底至7月初,另一次就是从10月底持续至今的这轮反弹。
而在港股方面,虽然恒生指数在3月中旬至4月初时也有过一轮小反弹,但是整体的机会并没有太好,直到近期,从10月底开始的这轮反弹,恒生指数阶段上涨超过了30%。
尤其是与科技、互联网、生物医药相关的板块,在这轮反弹行情中涨幅居前,部分指数的阶段涨幅更是超过了40%,比如中证港股通科技指数。而与这些指数相挂钩的基金,比如港股科技50ETF(513980),也表现突出。
(资料图片)
港股科技强势反弹
回顾10月底以来,不管是A股还是港股市场,都出现了一轮明显反弹。尤其是港股市场近期的表现尤为抢眼。恒生指数在10月31日创下14597.31的低点后,短短一个多月时间,截至12月9日时,已经回到接近20000点的位置,阶段涨幅超过33%。
具体到行业板块方面,与科技、互联网、生物医药相关的板块表现尤为抢眼。其中包括中证港股通科技指数(人民币),从10月25日1614.97的低点,一路上涨至12月9日收盘时的2398.16点,区间涨幅超过了44%。不少跟踪这些指数的基金,表现也相当不错,比如港股科技50ETF(513980)。
港股科技,顾名思义,投资的是“科技”。不过,在面对诸多科技ETF时,不少投资者也会有困惑。比如恒生科技ETF、港股通科技ETF、恒生互联网ETF等。
这些ETF虽然都有跟踪香港市场的科技股,但它们之间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不同的指数产品,跟踪的指数都不太一样,比如恒生科技ETF跟踪的是恒生科技指数,港股通科技ETF跟踪的是中证港股通科技指数,恒生互联网ETF跟踪的是恒生互联网科技业指数。
中证港股通科技指数聚焦科技龙头
对于投资者而言,如果想要借助ETF捕捉港股科技股的机会,那么首先就要从这些ETF跟踪的指数入手。只有了解了具体的指数,才能投得心里有底。
在跟踪港股科技、互联网科技的指数中,中证港股通科技指数从港股通范围内进行选股,重点关注在市值较大、研发投入较高且营收增速较好的科技龙头。
中证指数公司的数据显示,截至12月13日,中证港股通科技指数50只样本股总市值达5.38万亿元,最大市值达2.1万亿元,平均市值约1076亿元。
从覆盖范围来看,相较于恒生科技指数、恒生互联网科技业指数、中证港股通互联网指数等同类型指数,中证港股通科技指数纳入了生物科技相关的公司,更能全面代表香港市场“科技”类型公司的表现。
这点从指数的行业分布以及前十大权重股中也可以进一步发现:
数据来源:中证公司;截至12月13日
另外,相较于恒生系列指数,中证港股通科技指数由于选择的是港股通范围内的上市公司股票,其作为指数基金或ETF的标的指数具有更高的便利性,包括不受QDII额度限制、可以给投资者T+0补券等,同时也避免了部分投资者不能投资QDII产品的限制。
当然,一只指数基金的可投性除了成分股的生命力,还需要关注其所处的估值位置。数据显示,截至目前,该指数的市盈率TTM当前值在40倍左右,即使是经过了本轮较大幅度的反弹,也只是回到了历史中位数的位置。
数据来源:wind
此外,信达证券还指出,相较于恒生综指与港股科技、医疗类行业主题型指数,中证港股通科技指数在近五年维度上,取得了较高的年化收益与年化夏普比。在拥有较好收益表现的同时,中证港股通科技指数在风险控制上也游刃有余,在下列6个指数中,今年以来、近三年、近五年的最大回撤控制均排名第三。
聪明资金逆向持续流入
具体到产品上,笔者注意到,截至12月初,跟踪中证港股通科技指数的指数基金共有7只,其中规模最大的是景顺长城中证港股通科技ETF(港股科技50ETF,513980)。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当前市场上规模最大的跟踪中证港股通科技指数的ETF产品,港股科技50ETF在为投资者提供多角度配置中国资产工具的同时,也持续受到了投资者的青睐。从今年以来的份额增长情况来看,随着指数不断调整,不少资金反而是在逆向流入。
Wind数据显示,截至12月12日,港股科技50ETF的份额超过了40亿份,较年初增长535%;规模达到20.66亿元,较年初增长374%。
另Wind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港股科技50ETF的规模、份额增长率在港股泛科技类产品中排名第一,也超过了港股科技、互联网类规模最大的恒生互联网ETF的增长率。
业内人士指出,鉴于港股科技50ETF更全面的行业覆盖情况、更好的投资便利性、更高的收益表现,在投资者选择香港市场科技类产品时,该产品应该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选项。
另有基金业内人士也认为,由于近年来生物科技类公司的突出表现,过去五年中证港股通科技指数的表现也大幅领先同类型港股科技类指数,预计之后或能在生物科技大发展中获得长期超额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