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在香港举行的第十三届瑞信中国投资论坛上,瑞信研究团队表示,从中长期看,新能源汽车(NEV)行业、可再生能源转型、以及互联网行业高质量发展等对于投资者依然具有吸引力。
为期一周的瑞信中国投资论坛于10月31日于线上拉开帷幕,吸引了2000余名全球顶级投资者踊跃参与,并为这些全球投资者和来自190多家中国领先企业的高管参会人员搭建沟通平台。
(资料图)
经历过去40年的快速增长,中国占全球货物贸易的份额在疫情后继续提高并进一步得以巩固。受新冠疫情冲击,全球供应链不时面临中断风险,中国出口则展现出强大韧性。瑞信认为,中国有必要继续推动经济和产业转型升级,追求以科技自主为核心且更加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瑞信中国证券研究主管兼中国股票策略主管黄翔表示:“对投资者而言,变局中仍孕育着新的机遇。我们预计,中国将更加致力于科技自主,更加注重国家安全,并着力扩大内需。同时,中国也面临一些中长期挑战,比如人口结构长期变化趋势。中国劳动人口正在减少但受教育程度正不断提高,同时,预期寿命在延长而生育率持续降低。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我们认为,未来,以硬科技、新能源汽车和自动化为代表的科技行业,将对投资者来说具有长期吸引力。”
新能源汽车市场势头强劲
2020年,中国承诺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因此,在2023年汽车行业整体增长放缓的同时,新能源汽车将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征程中的持续受益者。瑞信预测,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同比增长40%,达到940万辆,延续2022年91%和2021年157%的强劲增长势头,主要增长动力包括:
1.油价走高,消费者偏好向新能源汽车转移;
2.多款低价位插电式混动汽车上市;
3.竞争激烈带来大力度促销活动,新车型加快推出。瑞信指出,预计2023年将有大约100款新能源汽车上市,2022年上市新车约有70款。
瑞信第六份中国独角兽报告《蓄势前行》(Into the backstretch)对于中国高增长独角兽企业(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私营公司)的主要趋势和特点进行了深度研究,其中也强调了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广阔增长前景。报告指出,中国独角兽企业占到全球独角兽企业总数的15%左右,截至2022年10月的总体估值达到6,900亿美元,其中电动汽车领域初创企业的快速崛起同样引人瞩目。报告显示,自201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2021年的市场份额为50%),新能源汽车销量从2011年仅81万辆增至2021年的352万辆,十年间的复合年均增长率高达83%。瑞信预计,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670万辆,再创历史新高;2022年-2030年期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实现高达14%的复合年均增长率。
新能源汽车的光明前景与汽车行业整体形成了鲜明对比。自2022年6月以来,在政策推动下,乘用车销量(从汽车制造商到经销商)在第三季度同比增长38%。瑞信预计,由于增加小汽车购车指标、车辆购置税减半政策即将结束、取消新能源汽车购车补贴等一系列政策变化,2023年乘用车销量会同比下降15%。这一变化包含了经销商在半导体供给面改善的背景下大量补货所产生的高基数效应,瑞信估计,2022年全年的乘用车批发销量将增加5%左右。
2023年,利润率的压力可能会困扰汽车行业。燃油车购置税将从2022年的5%大幅提高到2023年的10%,预计一些汽车制造商将通过降低售价来淡化这一影响。同时,随着中国从2023年1月1日开始逐步取消新能源汽车的购车补贴,瑞信预计,一些新能源汽车厂商将通过降低售价来抵消买家承担的价差。瑞信亚太区汽车行业证券研究联席主管王斌表示: “我们认为,在各个汽车细分行业中发展潜力更好的是,受益于新能源汽车需求持续大幅增长的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以及有海外业务因而受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影响较小的汽车零部件制造商。”
碳中和:重中之重
作为中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另一大关键举措,中国正在顺利向以可再生资源为中心的电力系统过渡。在2022年前九个月,中国新增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52.6吉瓦,同比增长了106%。展望2023年,瑞信预计,上游多晶硅供给的去瓶颈化将促使供应量同比增长67%,高于2022年的46%。供应量增加将促使下游太阳能组件的价格下降,进而加速太阳能的需求增长。
新建风电装机容量也保持着类似的强劲势头,2022年前9个月的新增装机容量增加了19.2吉瓦,同比增长17%。在2022年前9个月,全国各地陆续启动了共计78吉瓦的风电场招标项目,高于2021年全年的54吉瓦招标规模。制造商之间的激烈竞争导致风电项目招标价格继续面临下行压力,年初至今,招标价下降了25%左右。
瑞信中国新能源和公用事业行业证券研究分析师周天宇认为:“近期国内新闻报道显示,为应对夏季和冬季更高的能源峰值需求,中国火电装机容量也有望扩大到每年80吉瓦左右。由于存在潜在资本支出压力,并且电价竞争加剧,预计新增火电装机容量将给传统发电企业带来新的挑战。火电系统的灵活性也有助于整体电力系统更好地整合可再生能源。”
互联网行业转为高质量增长
中国互联网行业是瑞信中国投资论坛期间的另一大热门话题。根据瑞信中国独角兽报告,2022年,互联网公司在中国独角兽公司中所占份额最大,占到了所有中国独角兽公司的42%,但这一比例相比于2021年的45%略有下降。
“中国的互联网行业已经积累了超过10.3亿庞大用户群体,并催生了许多商业模式创新。现如今,有证据表明,流量增长已经见顶。不过,我们认为这一行业的巨大规模和在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将为其下一阶段在2023年的高质量增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瑞信亚太区互联网证券研究主管方锦聪表示。
瑞信认为,在快速积累用户和提高市场份额之后,互联网公司目前正朝着提高盈利能力的方向发展,包括产品升级、增强运营和提高流量变现能力。举例来说,中国云计算运营商不再注重发展非核心低利润业务,某些电商企业正在缩减社区团购功能。其他互联网公司正专注于扩大客户市场份额,并在其现有业务之间创造协同效应,典型的例子是短视频平台涉足本地服务领域。中国领先的互联网公司也在进行成本优化。行政管理费用和研发费用占总收入的比例将从2020年第三季度13%的峰值降至2022年第四季度的10%,销售和营销费用将从2021年第三季度的12.7%降至2022年第四季度的11.5%。
在国内增长放缓的背景下,中国游戏和电商公司日益将海外市场视为下一增长点。领先的游戏开发商正在以收购、自主开发与合作开发的方式拓展海外业务,这些转变已经产生了积极的成果:在2022年2季度国内游戏收入出现负增长的情况下,中国自主开发的海外游戏收入在2022年上半年展现出韧性,分别于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录得12%和1%的同比增长。
然而,中国的化妆品行业正走着一条不同的路径,越来越多的头部本土品牌抢占了国际对手的市场份额。 今年 “双十一” 购物节首五天的推广期,商品总价值最高的10个化妆品品牌之中,国产品牌占了三个。瑞信中国消费品行业分析师徐静表示: “大多数主要的国际化妆品品牌在促销期间提供了更高的优惠折扣。相比之下,许多国产品牌反而提高了的价格,这主要是受惠于更多的研发投入和产品升级。我们预期性价比更高的中国品牌会在未来持续跑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