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孩子清楚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思考肩上的历史责任?这是为人父母及教育者普遍关心的问题。为此,深圳爱文学校开展了“时间胶囊”特色教育活动,引导小学生选择最具有此刻时代特点的物品,再记录下自己对时代的感受和对未来的希冀,以年级为单位收在特制的“时间胶囊”中,埋进校园,等待12年后即2034年再行启封。
12年是中国传统计年法下的一个轮回,也是深圳爱文小学部年龄最小的一年级学生未来结束高中教育之时。小学部186名学生面向未来, 共同思考自己能为自己、为他人、为自己生存于其中的城市社区做什么,完成了一次深度的“使命感教育”。
深圳爱文小学部执行校长徐吉和孩子们一起准备埋下“时间胶囊”。图片由深圳爱文学校提供
(资料图)
让孩子具备历史使命感
为完成这次教育活动,深圳爱文的老师们作了长达数周的精心准备。在10月24日的“晨会”环节中,各班学生分别观看视频,了解到“时间胶囊”活动的历史,并思考自己能够创造什么样的时间胶囊。
时间胶囊是人类向未来发送信息的一种手段。1938年,爱因斯坦写下给未来的信,反思科学技术的力量,并与电话、书籍、农作物种子等能够代表时代的物品一同埋入地下。如今,深圳的小学生们也像爱因斯坦一样思考,意识到记录历史的重要性与人类对未来的责任,更重要的是,这些讯息不仅是给未来的信,而且是孩子们做出的承诺。孩子们具有了公民意识与使命感,懂得未来要由自己亲手创造。
在课堂上,小学生们热烈地开展讨论,“未来世界的人可能没有自行车了!”“我们有许多事情,未来世界的人未必会知道。”最终,孩子们得出了共同结论——要向未来传递信息,让以后的人知道现在发生的事情。他们开始观察现在,畅想未来。
一年级刚入学的小朋友们用画笔描画出现在的生活,并想象12年后的未来会是什么样的。2034年正是这届小学生结束高中学业之年,在爱文蓝龙和火蜥蜴班孩子的心中,届时自己不再用电话手表,而是用手机和别人沟通,而街上50层的房子将变成100层,火箭更先进了,街上不再有流浪的动物,每只小动物都会拥有温暖的家园。
四年级的周海梁出生在天津,5岁时随家人移居深圳,作为“小小新深圳人”的他对这座城市感情深厚。他从小爱好音乐、学习钢琴,在爱文又加入了乐团负责小号演奏。畅想2034年的自己,他说,希望自己到时候已经是一位成熟的音乐家了。
五年级迅猛龙班的学生们则每人给未来的历史学家写下一封信,描述在2022年生活的感觉及上学的状态;同时,得益于深圳爱文的双语沉浸式教学,在一天中文一天英文的学习环境中,五年级学生已能流利地运用双语写作,他们亦用英文写下了自己的梦想,希望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与对未来的期待。
关于现在与未来,孩子们积极表达自己的观察与思考。
新的教育应当向未来而生
10月26日,在孩子们举铲掘土并埋下时间胶囊前,深圳爱文的外方校长Richard Pratt(潘和平)请孩子们共同思考,“你是否想过未来的生活会是什么样的?”
时间胶囊里,装满的是孩子们的作品,他们或写或画,记录下自己心目中最能代表时代的物品,或对未来展开畅想。所有的想象、记录与思考,都被以年级为单位,分别封存于五个不锈钢材质的“时间胶囊”里,等待12年后的开启。届时,有些变化会在意料之中:孩子们会长大、个子更高、或许更强壮。而未来世界还有另一些难以预测的部分,需要孩子们以自己的成长去亲身经历。
作为一所为2-18岁学生提供一贯制教育的学校,深圳爱文强调“向未来而生”的教育。它创立的背景正是为打造适应瞬息万变世界的教育,赋予学生沉着应对未来的能力,因此尤为强调双语沉浸、全球公民思维培养,以及发掘学生的热情与潜能。
“时间胶囊”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让孩子从个人层面思考成长与变化的意义。同时,在集体层面上,孩子们通过选择口罩、载人飞船等能代表此时此刻的物品记下自己对时代的判断,并面向未来而思考。
谈到这次教育的意义,深圳爱文小学部执行校长徐吉说,“孩子们需要记录历史,也意识到自己对未来的责任。”他们将意识到自己是历史的参与者,共同见证着深圳这座城市的过去与现在,自己的一举一动也在共同塑造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