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保护 > 正文

引黄河水补内陆湖 岱海生态应急补水工程正式开工建设

2020-06-11 16:18:18    来源:科技日报    

日前,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凉城县六苏木镇弓坝河水库下游右岸滩地,岱海生态应急补水工程正式开工建设。通过从黄河向岱海补水,该工程将实现遏制岱海湖面面积萎缩和改善湖水水质的目标。也意味着当地开始标本兼治拯救岱海。

岱海是内蒙古自治区三大内陆湖之一,也是自治区级湖泊湿地自然保护区,在高原生态保护中具有重要地位。它与呼伦湖、乌梁素海被称为内蒙古的“一湖两海”,共同担负着内蒙古自治区重要生态功能。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和人为等因素的影响,岱海湖面面积萎缩,盐碱化程度加剧,生态退化问题引起有关方面高度重视。

厚积薄发,与时间赛跑

2017年2月,乌兰察布市组织编制了《乌兰察布市岱海水生态保护规划》,并在同年4月得到了自治区政府的批复。此后,围绕《岱海水生态保护规划》,乌兰察布市坚持“内治”为主导,全力巩固推进“两节、两补、两恢复”六项措施,重点实施农业节水、工业节水、河道疏浚、生态补水、生态恢复、水质恢复六大类15项建设任务,持续推动岱海水生态治理向纵深开展。

3年多来,岱海生态综合治理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2017年,岱海水位面积保持在54平方公里;2018年,保持在55.5平方公里。岱海湖面面积首次出现不缩减,生态状况初步改善。

目前,岱海地下水位1278.49米,岱海湖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和化学需氧量等数据逐年降低。岱海水质恶化趋势得到控制,水量及地下水位有所升高,湖体生态功能逐步恢复。

截至2018年,岱海保护区内有鱼类28种,两栖、爬行动物5种,鸟类资源91种。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黑鹳、遗鸥,二级保护鸟类白琵鹭、大天鹅、白尾鹞等。岱海周边植被逐渐恢复,环境治理初见成效。

截至2019年底,乌兰察布市完成应急补水相关前期项目15项,持续推进9项。其中,封停了667眼机电井,实施了岱海电厂技改;疏浚22条河道;清理恢复岱海周边100多平方公里湿地。

经过一系列的治理措施,当地有效遏制了岱海水位下降趋势,改善了岱海及其入湖河道水质现状和农村人居环境。

“岱海水变清了,水生物繁殖能力变强了,来往栖息的珍贵鸟类增多了,居住的城镇越来越美了,随之而来的是百姓的生活越来越绿色。”凉城县当地群众对这样的变化深有感触。

生态补水,治标又治本

乌兰察布市委书记杜学军表示:“由于岱海属于封闭型内陆湖,内治治标,外引才能治本。只有对岱海进行生态应急补水,才能从根本上拯救岱海、恢复良好生态。”

由此,岱海生态应急补水项目被提上日程。2020年,乌兰察布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指示精神,结合目前岱海水质和部分主要入湖河道水质监测指标仍然偏高,流域内占比较大的种殖业和养殖业面源污染和人居环境污染仍未全面有效治理,以及岱海生态应急补水工程即将落地实施的现状,坚持问题导向、对症下药、标本兼治,将岱海水生态综合治理思路由“一湖”治理转向流域治理,治理范围也由岱海及周边200多平方公里拓展至凉城县岱海流域近2000平方公里,治理方式由“内治为主”转向了“内治与外引相结合”。

作为跨流域生态补水工程,岱海应急补水工程输水管线横跨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和林格尔县以及乌兰察布市凉城县,最终接入弓坝河后入岱海,输水线路总长约131.57公里。

工程建设任务是自黄河干流取水补给乌兰察布市岱海流域。工程取水口位于托克托县的头道拐与清水河县的喇嘛湾之间黄河河段左岸,设计引水流量每秒3.02立方米,年取用黄河水量最大不超过4466万立方米,年最大补水天数为180天。

工程施工期约32个月,工程建成后,可显著改善岱海水生态环境,推进流域生态保护和治理,保障岱海湖泊生态系统健康,最大程度保证区域生态平衡。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以下简称黄委会)主任岳中明在开工仪式上表示,岱海生态应急补水工程建成后,在全面实施岱海流域综合治理的基础上,通过在黄河丰水年份自黄河干流取水实施生态应急补水,将有助于遏制岱海湖面面积萎缩和生态环境退化趋势,加快促进岱海生态修复。

站在岱海湖边,用高倍望远镜隔岸望去,成群的白天鹅、赤麻鸭、海鸥、白鹭等各种雁鸭、鸥类水禽在水中嬉戏、觅食,构成一幅和谐壮观的画面。这画面,让人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凉城人民保护与治理岱海湖的热情与干劲。

杜学军说:“我们将与黄委会紧密合作,努力将工程建设成速度快、质量优的精品工程、典范工程,力争明年末让岱海畅流黄河之水,筑牢祖国北疆生态安全屏障,使内蒙古这道风景线更加亮丽。”戴 雪 本报记者 张景阳

编辑:

相关热词搜索:引黄河水补内陆湖 岱海生态

上一篇:2019年西藏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总体保持稳定
下一篇:最后一页

分享到: 收藏